6月2日晚,哲学系第1期“湘韵”研究生论坛在哲史楼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。15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兵、文学与新闻学院1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洁、15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宏伟担任本期主讲人。讲座由哲学系研究生会学术部陈镇鸿主持。
讲座以陈兵的 “论孔子的‘学而时习之’的修己意蕴”开场。他认为,对“学而时习之”的诠释要落实到孔子及其门人的家庭日用伦常中而底定。甲骨文和金文中“学”、“习”二字隐蔽的语言事实是:“学”是教和学的合一,不仅涵盖学、觉、效等现实性层面,还具有教学相长、一以贯之等具体特征;习则包涵习养、习与性成、修身等义,体现着修身养性和积习成俗的功能。合而观之,孔子学以修身,以礼乐安身乐生而自成生活习惯并在全幅生命活动中贯彻始终,从而垂法后世。
杨洁从《诗经》说起,探析了诗词视阈下的文学审美。首先,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,继而对《诗经》进行着重阐析:对于《论语》中多次引《诗》评《诗》的问题,她认为《诗经》具有礼乐教化作用,在“外交场合”可以赋诗言志;对于《诗经》中情诗的问题,她认为,《诗经》之风乃古人真性情使然,为情造文是为达心之至。她还对《古诗十九首》进行了分析,阐释了古体诗与近体诗、诗与词的区别。最后,以“意象描绘的自然美,人格观照的理想美,创作形式的韵律美,意境营造的古典美”概括了诗词的美。
于宏伟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。他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分析了“文”和“化”, 横的向度是从造字方法上来看,而纵的向度是从汉字的演变上来看。他指出,汉字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,有着极强的符号性。汉字大致可以分为象形、会意、形声、指事、假借、转注六种造字方法。汉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石鼓文、古文字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阶段。最后,他还就如何学习书法谈了自己的看法。
整场讲座气氛热烈,交流互动频繁。至此,哲学系第一期“湘韵”研究生论坛取得圆满成功。
(哲学系 欧明容)